被小型犬抓咬后,伤口处理需遵循“立即清洗、彻底消毒、评估接种”三大原则。即使伤口较小或未出血,也可能存在狂犬病病毒或细菌感染风险,关键步骤包括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根据暴露等级接种疫苗,必要时需就医缝合或注射免疫球蛋白。
-
紧急冲洗伤口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深层伤口需借助注射器灌注冲洗。避免挤压伤口或用嘴吸吮,冲洗后使用生理盐水去除残留肥皂液。此步骤可清除50%以上的病毒和污物,是预防感染的核心环节。 -
科学消毒方法
冲洗后使用0.025%稀碘伏或苯扎氯铵涂擦伤口内部,避免酒精直接刺激创面。未愈合的伤口不宜包扎或涂抹软膏,保持开放状态更利于排毒。若出现红肿、化脓需及时就医,可能需抗生素治疗。 -
疫苗接种评估
根据暴露等级决定免疫方案:- Ⅰ级暴露(接触但无伤口):无需接种;
- Ⅱ级暴露(轻微抓咬无出血):需全程接种狂犬疫苗(5针法或“2-1-1”程序);
- Ⅲ级暴露(出血或黏膜接触):立即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疫苗。即使宠物已接种疫苗,仍建议人接种以防万一。
-
特殊情况处理
面部或大血管附近伤口需优先处理,儿童、孕妇接种疫苗无禁忌。若小型犬为流浪犬或出现异常行为(如流涎、攻击性),必须按最高风险处置。
总结:小型犬抓咬后切勿忽视潜在风险,规范处理可降低99%的狂犬病发病可能。记录犬只疫苗接种信息并观察其健康状况,同时定期为宠物接种疫苗是根本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