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后未破皮但皮肤发红,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并消毒,24小时内就医评估狂犬病疫苗接种必要性。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即使轻微咬伤也不可忽视,尤其流浪狗携带病毒风险更高。以下是规范处理流程:
-
彻底冲洗伤口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发红部位至少15分钟,深层伤口需用注射器灌注冲洗,避免病毒残留。忌用嘴吸伤口或直接包扎。 -
消毒与观察
冲洗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保持伤口暴露。48小时内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红肿加剧、渗液或发热,需立即复诊。 -
紧急医疗评估
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规范》,无破皮的红色咬痕属于Ⅱ级暴露,必须接种狂犬疫苗。若咬伤部位在头面部或免疫缺陷者,需额外注射免疫球蛋白。 -
疫苗接种禁忌
孕妇、婴幼儿均可安全接种,无特殊禁忌。疫苗需按0、3、7、14、28天全程接种,漏打需补种而非重启流程。 -
溯源与预防
尽量捕捉咬人犬观察10天,若动物死亡需送检。日常避免接触流浪动物,家养宠物定期接种狂犬疫苗。
提示:狂犬病潜伏期长达数月,切勿因伤口表浅延误治疗。及时规范的暴露后处置可100%预防发病,务必遵医嘱完成全程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