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伤后,应立即采取“冲洗-消毒-就医”三步应急处理,关键点在于:用肥皂水彻底冲洗15分钟以上、避免包扎伤口、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 流浪狗携带病毒风险高,正确处理可降低感染和狂犬病风险。
-
彻底冲洗伤口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水流需有一定压力以冲走表层病毒。若伤口较深,可借助注射器冲洗内部。避免挤压伤口,防止病毒扩散。 -
消毒与止血
冲洗后使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若出血量大,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但避免紧密包扎,保持伤口开放以降低厌氧菌感染风险。 -
紧急医疗干预
即使伤口轻微也需就医,医生会根据暴露等级决定是否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狂犬疫苗需按0、3、7、14、28天程序接种,延迟接种仍有效但越早越好。 -
后续观察与护理
接种后避免剧烈运动和刺激性饮食。监测体温、伤口红肿等感染迹象,若出现发热或异常疼痛需复诊。同时向疾控部门报告流浪狗特征,便于追踪管理。
预防胜于救治,遇到流浪狗应保持距离,不主动挑衅。若频繁接触动物,建议提前接种暴露前预防疫苗。紧急处理只是第一步,全程医疗跟进才能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