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知名的狗咬伤后,需立即采取“冲洗-消毒-就医”三步法,通过观察伤口特征、接触史及后续症状综合判断风险,并务必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即使伤口轻微或未出血,狂犬病毒仍可能通过肉眼不可见的牙印侵入,死亡率近100%,因此绝不能心存侥幸。
-
快速判断伤情
检查伤口是否呈现圆润牙印、出血或深度破损。若皮肤仅轻微划伤但留有牙印,仍需按高风险处理。回忆狗的状态(如是否流浪、行为异常)及接触细节,异常犬类风险更高。 -
紧急伤口处理
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以上,挤出污血但避免用嘴吸吮。稀碘伏消毒后保持伤口开放,避免包扎或缝合(除大出血外),以利病毒排出。 -
医疗干预优先级
立即前往犬伤门诊,医生将按暴露等级评估:- II级暴露(破皮无出血):接种狂犬疫苗(0、3、7、14、28天五针法)。
- III级暴露(贯穿伤或黏膜接触):加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同时接种疫苗。超过24小时仍可补种,首针剂量需加倍。
-
后续观察要点
潜伏期通常1-3个月,但短至一周。警惕前驱期症状(低烧、伤口麻木、恐水怕风等),一旦出现则病程不可逆。即使狗事后确认健康,也不可中断疫苗接种流程。
预防胜于救治,远离未拴绳犬只并教育儿童避免逗弄陌生动物。若反复暴露于高风险环境,可提前接种预防性疫苗(0、7、28天三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