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潮汐涨落时间表受农历日期、天文大潮及气象因素综合影响,每日呈现两涨两落规律,4月典型涨潮时段为05:23-09:16(2.7米)和17:26-21:31(3.1米),退潮时段为09:16-17:26(0.6米)和21:31至次日。天文大潮期(如4月16日、28-30日)潮位最高可达7.5米,需结合实时数据规划赶海或航行活动。
丹东潮汐由月球和太阳引力主导,每日两次涨落循环。4月10日数据为例,第一次涨潮从05:23开始,潮高0.6米升至09:16的2.7米;随后退潮至17:26的0.6米,第二次涨潮持续到21:31达3.1米。这种规律在活汛期(如农历初三、十八)尤为明显,潮差可达4米以上。
农历日期决定潮汐强度。农历十三至十八为大潮期,如4月16日东港站潮位658厘米;初一、十五前后易现天文大潮,4月28-30日潮位将突破7米。相反,初七、廿三前后多为小潮,潮差不足2米。通过“潮汐表精灵”等工具可查询具体日期数据。
气象因素显著影响实际潮位。台风或持续东南风可能导致增水1-2米,如丹东海域4月常见3级东南风,浪高0.3米;寒潮则可能使潮位降低。2025年4月16日预报显示,天文大潮叠加658厘米高潮位时,若遇2.2米海浪,实际水位可能超7米。
赶海和渔业需抓住最佳窗口期。退潮时段(如13:26-17:26)评分70分以上时最适合采集贝类,而涨潮前2小时(如05:23前)鱼类活跃度提升。4月29日高潮位751厘米时,配重流速适宜垂钓底层鱼,但需避开满潮前后1小时的急流。
建议通过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权威渠道获取实时数据,或使用专业潮汐APP。天文大潮期间需警惕潮水倒灌,尤其是4月末的751厘米高潮位时段。计划赶海或海钓时,应综合考量当日风速、水温(4月约6-7°C)及气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