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穿着适宜:选择质地轻薄、宽松且浅色的衣物,利于散热,比如纯棉材质的衣物,吸汗又舒适。若衣服被汗水浸湿,要及时更换,避免因衣物潮湿影响散热,加重身体不适。
- 科学饮水: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不要等口渴了才想起喝水。对于有液体摄入量限制的病人,高温时饮水量需遵医嘱。要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加速人体水分流失,高温时不宜饮用,也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防止胃部痉挛。
- 室内防护:尽量留在室内活动,当白天气温升高到 32.2 摄氏度(90 华氏度)以上,电扇对减少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作用有限,此时需及时开启空调,保持室内适宜温度。还可关闭朝阳的窗户,或使用遮阳帘、窗帘等遮挡阳光直射,减少室内热量吸收。当室内湿度不适宜时,可借助除湿或加湿设备调节湿度。
- 室外防护:出行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10 点 - 16 点),户外活动优先选择阴凉处。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若必须锻炼,要及时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驾车出行时,离开停车场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外出时,涂抹防晒剂,戴上宽檐帽、墨镜,或使用遮阳伞,做好防晒措施。
- 关注身体:提前准备防暑药物,如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并妥善储存,身体不适时按药品说明服用。若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或长期服药,用药前咨询医生。日常关注体温变化,体温异常时,可用冷水、冰块、冰袋、冰毛巾等对皮肤、衣服或颈后进行物理降温,条件允许可沐浴、冲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等,应立即采取措施,严重时及时就医。
如果你在防暑方面还有具体的疑问,比如特定人群(老人、儿童、孕妇等)的防暑要点,或是在户外运动、高温作业时的特殊防暑需求,都可以告诉我,我会为你进一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