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最贫困的市是毕节市,其人均GDP长期居全省末位,尽管经济总量排名靠前,但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叠加地理环境复杂、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贫困问题较为突出。
-
经济与人口矛盾突出
毕节市GDP总量在贵州省内排名第三,但常住人口全省第一(超660万),人均GDP仅约2.8万元(2018年数据),远低于贵阳(7.9万元)和安顺(3.6万元)。经济增量被人口稀释,民生改善压力大。 -
地理与资源限制
地处贵州西北部,山区占比高,交通不便,历史上开发较晚。虽为“西电东送”能源基地,但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业占比大,新兴产业辐射有限,资源转化效率低。 -
对比其他贫困地区
黔东南州和铜仁市人均GDP略高于毕节,但同样受制于山地地形和基础设施短板。安顺市虽曾被提及,但近年人均数据已超越毕节,贫困集中度相对较低。 -
贫困的连锁影响
低收入导致消费与投资乏力,房价长期低于4000元/㎡(2018年),公共服务与教育投入不足,形成“低收入-低发展”循环,脱贫后仍需巩固成果。
毕节市的贫困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需通过产业升级、交通改善与人口技能提升破局。其他贫困地区也需差异化施策,避免单一经济指标衡量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