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预产期超过10天未生产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一、观察与初步判断
-
监测胎动
通过触诊检查是否还有胎动,若无胎动则需进一步确认胎儿状况。
-
评估母猪状态
-
饲食正常说明营养状况尚可;
-
精神状态良好则可暂缓干预。
-
二、引产措施
-
药物引产
-
氯前列烯醇 :可肌注2支(如50盒装含2支),通常在24小时内诱导分娩,避免高温应激;
-
地米 :与氯前列烯醇联合使用可提高成功率。
-
-
注意事项
-
肌注前需清洁消毒母猪外阴,避免感染;
-
若已出现死胎,需及时清理产道并预防产后感染。
-
三、其他处理方案
-
调整管理措施
-
增加断奶膘情,促进发情恢复;
-
天热时建议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鱼腥草等)。
-
-
淘汰或重配种
-
若超过15天无产动且无活胎迹象,建议淘汰母猪;
-
配种日期可能需调整(如推迟1个情期)。
-
四、后续护理
-
产后管理
-
产仔后延迟恢复正常饲喂量,逐步过渡;
-
添加多维维生素、葡萄糖或鸡蛋补充营养,搭配青绿饲料。
-
-
疾病预防
- 注射蓝耳疫苗等疫病防控措施,降低死胎风险。
总结
处理母猪超期未产需结合监测、引产和护理综合管理。若超过15天无产动或确认死胎,建议及时引产或淘汰,并排查繁育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