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到了预产期迟迟不生,需综合判断原因并针对性干预,关键亮点包括调整饲养管理、药物辅助催产、人工助产操作及预防措施。
原因判断与应对措施
- 预产期误差:核实配种记录,部分母猪妊娠期可能延长至118天左右,若未超期且无异常可继续观察。
- 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通过腹部触诊或B超检查,确认是否因胎儿发育异常导致难产,必要时人工调整胎位。
- 应激或环境干扰:保持产房安静、温湿度适宜,减少人员频繁出入,避免母猪紧张抑制分娩。
- 激素分泌不足:在兽医指导下注射氯前列醇钠或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但需确保宫颈已开张,防止子宫破裂。
紧急处理方案
- 物理刺激:轻抚母猪腹部模拟仔猪吮吸,或引导其缓慢运动,刺激自然分娩反应。
- 人工助产准备:佩戴消毒手套,使用润滑剂辅助掏出滞留胎儿,操作需轻柔,避免产道损伤。
- 产后护理:分娩后注射抗生素防感染,补充葡萄糖与电解质,恢复母猪体能。
日常预防要点
- 严格记录配种时间,预产期前3天转移至产房适应环境。
- 妊娠后期控制营养摄入,避免胎儿过大;定期驱虫与疫苗接种,减少疾病性难产风险。
- 建立预警机制,对超期2天未产的母猪立即排查,降低死胎率。
超期未产直接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与仔猪存活率,需结合科学监测与及时干预,确保分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