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的15项内容可分为三个板块,涵盖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具体如下: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6项)
-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提高居民预防疾病、合理用药等健康素养,到2022年和2030年分别实现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2%和30%。
-
合理膳食行动
推广减盐、减油、减糖,完善食品营养标签标准,到2022年和2030年分别将成人肥胖增长率和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
全民健身行动
建设“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到2022年和2030年分别实现城乡居民体质合格率90.86%和92.17%。
-
控烟行动
实施全面无烟法规,到2022年和2030年分别将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口比例提升至30%和80%。
-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到2022年和2030年分别将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率下降10%和15%,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
健康环境促进行动
改善饮用水水质、室内污染等环境风险,到2022年和2030年实现居民饮用水达标率显著提升。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4项)
-
妇幼健康促进行动
控制出生缺陷和妇女“两癌”发病率,到2022年和2030年分别将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降至目标值。
-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到2022年和2030年分别实现50%和60%的优良率,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
-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加强职业病防治,完善职业健康监测体系,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三、重点疾病防治(5项)
-
癌症防治行动
推广早期筛查和规范诊疗,到2022年和2030年将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5个百分点。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
加强慢性病管理,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
糖尿病防治行动
提高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到2022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60%和70%的规范管理率。
-
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治行动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地方病流行。
补充说明
-
目标与评估 :所有行动均设定了2022年和2030年的量化目标,通过健康素养、体质合格率等指标进行评估。
-
实施路径 :强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通过政策引导、科普教育、设施建设等多措并举,形成全民健康促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