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施母猪圆环疫苗免疫程序,可显著降低流产率、提升产仔质量,并通过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健康。 核心要点包括:后备母猪需配种前完成两次基础免疫,经产母猪产前1个月加强免疫,公猪每半年普免一次,疫苗选择需结合猪场实际需求。
-
免疫程序的核心逻辑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需间隔3周完成两次基础免疫,确保抗体水平稳定;经产母猪建议跟胎免疫,产前1个月接种可最大化母源抗体传递效率。公猪及成年猪每半年普免一次,维持群体免疫屏障。仔猪2-3周龄首免并间隔3周加强,阻断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风险。 -
疫苗选择与效果评估
国产与进口疫苗均有效,但需优先考虑抗原含量(如≥10^6.0 TCID50/mL)和佐剂技术(如法国ISA15VG佐剂)。免疫效果可通过临床指标间接评估:减少流产死胎、提升仔猪整齐度、降低料肉比均为关键指标。亚临床感染场需关注日增重与出栏时间缩短。 -
垂直传播与群体防控
圆环病毒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母猪免疫能直接降低带毒量和排毒风险。若猪场存在PCV2与蓝耳病混合感染,需同步优化蓝耳疫苗程序(如阴性场慎用弱毒苗),避免免疫抑制干扰圆环疫苗效果。 -
常见误区与纠正
仅免疫母猪或仔猪均为错误做法:母猪漏免会导致仔猪母源抗体不足,仔猪漏免易引发断奶后衰竭综合征。免疫剂量需严格按阶段调整(如母猪2mL/次,仔猪1mL/次),避免因剂量不足导致免疫失败。
定期监测生产数据并动态调整程序,是持续控制圆环病毒经济危害的关键。若场内有皮炎肾病综合征或繁殖障碍病史,建议缩短普免间隔至4-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