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盐碱地的核心在于综合运用水利工程、化学改良、生物修复及农艺措施,其中 水洗排盐、增施有机肥/石膏、种植耐盐作物 是关键手段,可快速降低土壤盐分并提升肥力。
-
水利改良——水洗排盐
通过灌溉淡水冲洗土壤表层盐分,结合排水系统(如暗管排盐)将盐水导出,适用于大面积盐碱地。需注意水资源合理利用,避免次生盐渍化。 -
化学改良——中和碱性
施用石膏(硫酸钙)或酸性肥料(如硫磺),通过离子交换降低土壤pH值;增施磷肥可中和碱害,与有机肥混用效果更佳。 -
生物修复——耐盐植物与微生物
种植田菁、苜蓿等耐盐作物,通过根系固盐和吸收盐分;引入固氮菌等微生物菌剂,分解盐分并改善土壤结构。 -
农艺措施——深耕与轮作
深翻土地切断毛细管,减少盐分上升;轮作绿肥或覆盖作物(如秸秆)可减少蒸发,抑制盐分表聚。
盐碱地改良需长期坚持,结合当地条件选择组合方案,逐步实现“盐碱荒”向“高产田”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