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为天,北为神州的分界线
“海判南天”是中国海南省三亚市天涯海角景区内的一块著名摩崖石刻,其含义可从历史背景和地理特征两方面解读:
一、核心含义
“海判南天”指将南海划分为“天南海北”的地理分界线,象征中国疆域的辽阔与完整。具体解析如下:
- “海”的指代
指中国南海,代表中国南部海域的广阔范围。
- “判”的含义
为“剖分”之意,象征将南海一分为二,划分出中国疆域的边界。
- “南天”的指代
指太阳所行的区域,对应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南天”概念。
二、历史背景
-
清代康熙年间 :1714年,钦差大臣奉康熙皇帝谕旨,在下马岭海滨立下“海判南天”石刻,标志着南海成为中国疆域的正式边界。
-
后续补充 :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石刻旁题写“海角”,与“海判南天”共同构成天涯海角景区的核心景观。
三、地理意义
-
天文观测依据 :石刻东南方向有剖石标记三亚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而石刻本身代表北极高度,体现了古代天文观测与地理标记的结合。
-
文化象征 :作为中国版图的天地分界线,“海判南天”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疆域完整的认知与文化自信。
四、延伸说明
-
景观关联 :与“天涯”石刻共同构成“天涯海角”名称的由来,后者原指海南岛南端,后演变为景区名称。
-
文化影响 :该石刻被印制在第四套人民币二元面值纸币背面,成为国家文化符号的象征。
“海判南天”不仅是地理分界的标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兼具历史、文化和自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