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确保海鲜池中海鲜存活率,需从多个方面综合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水质管理
-
人工海水配制
-
使用深缩海水或固体海水素调配盐度,避免直接用自来水(需除氯处理)。
-
除氯方法:自然晾晒3-4天或化学法(如10公斤水加1克硫代硫酸钠)。
-
-
水质监测与调节
-
定期检测pH值(18-21℃适合多数海鲜,特殊品种需调整)。
-
保持溶解氧≥5毫克/升,低于3毫克/升需增氧(如使用循环水系统)。
-
每100公斤水添加2-3滴兰宝液消毒,换水时使用。
-
二、环境控制
-
温度管理
-
多数海鲜适宜18-21℃,低温高盐品种(如鲍鱼)需控制在12-15℃。
-
夏季高温需通过增氧、减少养殖密度、增加光照等方式改善。
-
-
溶氧与循环系统
-
使用循环水设备实现自然充氧,避免直接用氧气泵过量供氧。
-
溶解氧不足时,可通过换水、增氧装置或光照提升。
-
三、养殖管理
-
合理密度与混养
-
避免过度混养,不同品种需单独暂养。
-
选择活力强、无疾病的海鲜苗种。
-
-
日常维护
-
每天清理粪便和杂质,保持水质洁净。
-
定期检测水质参数(盐度、pH、氨氮),及时调整。
-
四、运输与设备
-
运输规范
-
采用无水运输法(低温脱水)可延长存活时间(24小时以上)。
-
运输容器需保温,避免阳光直射。
-
-
设备维护
-
确保增氧、过滤、循环等设备正常运行。
-
定期检查水质监测设备,及时报警异常。
-
五、其他注意事项
-
避免化学污染 :海水素或杀菌剂需按说明使用,过量可能毒害海鲜。
-
专业支持 :建议委托专业公司设计或维护海鲜池,降低操作风险。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可显著提高海鲜存活率,降低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