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主要草害可分为阔叶类和禾本科两大类,具体如下:
一、阔叶类杂草
-
常见种类
-
牛繁缕、猪殃殃、荠菜、婆婆纳、大蓟、小旋花、播娘蒿等。
-
部分文献提到荠菜为优势种,繁缕、牛繁缕危害显著。
-
-
危害特点
-
早春或夏初播种时即可发生,早期覆盖地面形成郁蔽,抑制大蒜生长。
-
根系发达,与大蒜争夺养分和水分,导致透风透光不良,影响光合作用。
-
二、禾本科杂草
-
常见种类
-
硬草、看麦娘、燕麦、野燕麦、马唐、狗尾草、牛筋草、三棱草等。
-
旱作后茬(如稻田后茬)以越年生禾本科杂草为主,水田则以禾本科杂草为主。
-
-
危害特点
-
生长迅速,根系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保肥性。
-
与大蒜竞争空间,导致蒜苗细弱,产量下降。
-
三、综合防治措施
-
农业措施
-
轮作:与水稻、红薯、土豆等作物轮作,减少杂草种子残留。
-
深翻整地:翻土20厘米以下,清除草种子和草根。
-
-
物理防治
-
人工除草: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竞争压力。
-
地膜覆盖:抑制杂草发芽,但需配合其他措施。
-
-
化学防治
- 针对难除杂草(如旋花科、菊科)使用敌草隆、多菌灵等药剂,但需注意适期和剂量。
-
生物防治
- 引入天敌(如食草昆虫)控制害草数量,但需结合其他措施。
四、防治难点
-
草害周期性 :从栽种到收获持续发生,需分期管理。
-
抗药性 :部分杂草对常用除草剂产生抗性,防治效果下降。
建议根据种植模式和杂草发生情况,综合运用上述措施,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