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下两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诗经·秦风·蒹葭》,以秋日芦苇、白露起兴,描绘了追寻“伊人”却可望不可即的怅惘意境,被誉为中国古代朦胧诗的典范。
-
核心意象解析
“蒹葭”(芦苇)与“白露”点明深秋时节,霜露凝结渲染清冷氛围;“伊人”象征理想或挚爱,“在水一方”则通过空间阻隔强化求而不得的失落感。重章叠句中“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等递进描写,深化了执着与渺茫交织的情感张力。 -
文学手法与韵律
全诗三章结构相似,仅替换韵脚与部分词汇(如“苍苍”变“萋萋”“采采”,“为霜”变“未晞”“未已”),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这种手法既推进时间流逝(露水从凝霜到未干),又暗喻追寻的持久与无果。 -
文化影响与象征意义
诗句超越具体情爱主题,被引申为对人生理想、事业目标等抽象追求的隐喻。“秋水伊人”成为中文经典意象,广泛用于艺术创作,体现中华民族对含蓄美与哲思性的推崇。
白露时节重读此诗,既能感受自然物候之美,亦可体悟古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精神境界。不妨在秋晨漫步时,留心芦苇间的露珠,或能共鸣千年前的那份诗意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