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仲夏、夏至是夏季的三个主要阶段,但根据节气划分和季节特征,夏季的完整划分还包括以下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中的夏季节气
-
立夏 (5月5-7日)
标志夏季开始,万物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农忙逐渐展开。
-
小满 (5月20-22日)
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麦田呈现微黄景象。
-
芒种 (6月5-6日)
有芒作物(如小麦)成熟,全国进入播种高峰期,天气炎热且雨量充沛。
-
夏至 (6月20-22日)
夏季中点,白昼最长、夜晚最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进入全年最热阶段。
-
小暑 (7月6-8日)
暑气初盛,但未到最热,民间有“小暑不过午,大暑晒死牛”的俗语。
-
大暑 (7月22-24日)
一年中最热时期,酷暑难耐,农作物进入成熟后期。
二、三夏划分(农历)
-
孟夏 (阴历4月)
夏季开端,气温逐渐升高,但未到酷暑。
-
仲夏 (阴历5月)
夏季中间,天气炎热,农作物成熟,白昼最长。
-
季夏 (阴历6月)
夏季末尾,气温开始下降,作物收获,暑气消退。
三、补充说明
-
时间差异 :
-
公历划分以立夏(5月)为起点,持续约70天至80天,至立秋(8月)结束;
-
农历划分以节气为准,孟夏、仲夏、季夏各约15天,与公历月份不完全对应。
-
-
科学定义 :
天文学家以平均温度22℃为夏季起点,持续到次年9月23日秋分,但此划分与民间习惯存在差异。
以上内容综合了节气、物候现象及农业活动特点,涵盖初夏、仲夏、夏至及夏季全段的划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