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打黄体酮的原因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孕妇打黄体酮主要是为了补充孕激素、维持妊娠、预防流产等。涉及补充激素、胚胎发育、子宫稳定、免疫调节、预防早产等方面。 1. 补充孕激素:孕妇体内孕激素不足时,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打黄体酮可补充孕激素,维持正常的妊娠状态。 2. 维持妊娠:有助于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为胚胎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胚胎能更好地着床和发育。 3. 预防流产:在孕早期,黄体酮可减少子宫的兴奋性,抑制子宫收缩,从而降低流产的风险。 4. 免疫调节:可能参与调节孕妇的免疫反应,使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排斥反应降低,有利于胚胎的存活。 5. 预防早产:在某些情况下,如孕妇出现早产迹象时,黄体酮可帮助稳定子宫,延迟分娩的发生。 孕妇打黄体酮主要是为了补充孕激素,这对维持妊娠、预防流产、调节免疫、稳定子宫等有着重要意义,从而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孕妇16周发怒生气时小腹隐痛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孕妇16周发怒生气时小腹隐痛原因包括情绪波动的身体应激反应、子宫增大牵拉、激素水平变化、先兆流产、盆腔炎等,也可能是肠道痉挛、泌尿系统结石、子宫肌瘤等。治疗有休息、放松心情等。情绪波动应激反应可听音乐散步缓解;子宫牵拉可休息热敷;激素变化要调整作息。先兆流产和盆腔炎需就医遵医嘱治疗,孕妇要保持良好情绪等。

科普文章 2025-02-13

37周胎动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37周胎动频繁原因包括孕妇情绪波动、运动后、胎儿缺氧、胎盘早剥、胎儿窘迫、脐带绕颈、羊水过少、孕妇发热等。孕妇情绪波动可自我调节,运动后需休息。胎儿缺氧要吸氧、左侧卧位,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危急时可能需终止妊娠。发现胎动频繁应就医,不要自行判断用药,要密切关注胎动做好记录。

科普文章 2025-02-13

唐氏筛查有哪些检查项目内容

唐氏筛查检查与胎儿患唐氏综合征风险相关项目,包含孕妇血清标志物和超声指标。血清标志物方面,甲胎蛋白在唐氏胎儿孕妇中会降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会异常升高,游离雌三醇水平可能有变化。超声指标中,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测量很重要,孕早期增厚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可作辅助指标,综合评估能为后续提供依据。

科普文章 2025-02-13

唐氏筛查的检查内容有哪些

唐氏筛查检查与胎儿唐氏综合征相关指标。一是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信息,年龄越大风险可能越高。二是血清学指标,甲胎蛋白水平异常、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异常升高、游离雌三醇含量异常都可能与胎儿异常有关。三是超声检查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增厚时风险可能增大。综合这些方面可判断胎儿患唐氏综合征风险,便于早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科普文章 2025-02-13

唐氏筛查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唐氏筛查针对胎儿唐氏综合征相关项目,含孕妇血清标志物与胎儿超声检查。血清标志物检查检测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雌三醇等,指标异常提示胎儿可能有问题。超声检查看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鼻骨等结构,NT增厚、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与唐氏综合征有关。二者综合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风险,为医生判断胎儿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科普文章 2025-02-13

37周胎动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37周胎动频繁原因包括孕妇姿势不当、胎儿缺氧、外界刺激、孕妇情绪波动、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孕妇血糖或血压异常、孕妇感染等。治疗有调整姿势、吸氧、减少外界刺激等。孕妇长时间一种姿势会压迫胎儿,胎儿缺氧可能因胎盘功能异常等,外界刺激如声响强光会引起胎动,情绪波动影响激素水平,胎儿神经系统异常需检查确定治疗,孕妇要关注胎动,有异常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3

唐氏筛查需要查哪些项目

唐氏筛查涉及孕妇年龄、血清学指标、超声检查等与胎儿患唐氏综合征风险相关项目以评估染色体异常风险。孕妇年龄方面,35岁以上风险相对高,年龄大卵子质量可能下降致染色体异常几率增加。血清学指标包含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雌三醇,其异常与胎儿健康问题有关。超声检查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增厚预示风险增加,各项目相互补充辅助判断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13

怀孕10周小腹隐隐作痛是怎么回事

怀孕10周小腹隐隐作痛原因较多。一是子宫增大对周围组织器官牵拉压迫,需休息、左侧卧位。二是激素变化,可心理调节。三是肠胃不适,调整饮食。四是轻微宫缩,休息热敷。五是盆腔炎,遵医嘱用药。还可能是异位妊娠、先兆流产等。不要自行判断用药,注意观察疼痛与阴道出血情况,异常立即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3

没有做唐氏筛查怎么办

未做唐氏筛查时可通过其他方式评估胎儿患染色体异常疾病风险。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检测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对部分三体综合征检测准确性高但不能检测所有染色体异常;羊水穿刺是侵入性操作,准确性高但有流产、感染风险;孕妇年龄、家族史也是重要因素。总之,可与医生沟通选择合适检查,各检查有优缺点需谨慎抉择。

科普文章 2025-02-13

怀孕没做唐氏筛查怎么办

怀孕没做唐氏筛查不必焦虑,可依孕周和个人情况补救。孕周合适可补做唐筛,筛查胎儿患染色体疾病风险;错过唐筛时间,孕12周后可做无创DNA,孕16 - 22周可考虑羊水穿刺,但后者有一定风险。无论选哪种,都要做好后续产检。孕妇应结合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检查项目,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保障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13

妇科炎症物理治疗包括哪些

妇科炎症物理治疗方式众多,涉及关注部位、原理、适用情况、效果和注意事项等。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慢性炎症如慢性盆腔炎,温度要适宜;红外线照射利用热效应改善外阴炎等炎症;微波治疗以热和非热效应治疗宫颈炎等;激光治疗破坏病变组织用于宫颈糜烂。治疗时需综合炎症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在医生指导下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

科普文章 2025-02-13

妇科炎症物理治疗包括哪些内容

妇科炎症物理治疗方式众多,有关注部位、原理等关键点。激光治疗用高温使病变组织碳化等,常用于宫颈炎,效果好且治疗后要护理;微波治疗靠热效应促进循环代谢,对阴道炎、宫颈炎有疗效,可能需多次治疗;冷冻治疗用制冷物质让病变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宫颈糜烂,治疗后有少量阴道排液;红外线照射改善盆腔炎血液循环;紫外线照射杀菌消炎治外阴炎。应综合考虑炎症类型等因素并遵医嘱选择。

科普文章 2025-02-13

紧急避孕药有哪些名字

常见紧急避孕药有左炔诺孕酮片、米非司酮片。左炔诺孕酮片是单孕激素制剂,72小时内服用可抑制排卵等;米非司酮片120小时内服用,能使子宫内膜变化。使用紧急避孕药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部分人症状轻可自行缓解。且因其激素剂量大,一个月内用不宜超1次,一年不超3次。使用时需谨慎,勿作常规避孕。

科普文章 2025-02-13

怀孕5个月胎动少的原因是什么

怀孕5个月胎动少的原因包括胎儿睡眠周期、孕妇体型胖、运动量少、胎儿发育异常、胎盘功能不良等,也可能是羊水量异常、脐带绕颈、孕妇情绪紧张等。治疗方法有增加活动量、定期产检、改善营养、胎儿监测、保持良好心态等。不同原因有不同应对方式,如胎儿睡眠无需特殊治疗,发育异常要详细检查确定治疗,发现胎动少应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3

孕妇腿疼怎么回事怎么办

孕妇腿疼原因包括腿部肌肉疲劳、缺钙、腿部受凉、下肢静脉曲张、坐骨神经痛等,也可能是血栓。腿部肌肉疲劳与体重增加重心改变有关,要多休息、抬高腿部、按摩。缺钙需多吃含钙食物或遵医嘱补钙。腿部受凉可热敷保暖。静脉曲张要穿弹力袜抬高腿。坐骨神经痛要避免弯腰提重物。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应就医,避免自行用药。

科普文章 2025-02-13

事后哪种避孕药最好最安全

没有最好最安全的事后避孕药,其效果和安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使用时间上,左炔诺孕酮需72小时内、米非司酮120小时内服用;副作用方面,左炔诺孕酮可致恶心等,米非司酮会引起恶心等且因人而异;避孕效果不能百分百保证,有效率约80%;有疾病的女性可能不适用;还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总之要综合考虑并按要求使用。

科普文章 2025-02-13

有哪些避孕药

常见避孕药有短效和长效之分。短效避孕药如复方炔诺酮片、复方甲地孕酮片,复方炔诺酮片含炔诺酮和炔雌醇,靠抑制排卵避孕,适合育龄女性,有恶心等副作用。复方甲地孕酮片含甲地孕酮和炔雌醇,原理类似,有类早孕反应。长效避孕药如左炔诺孕酮炔雌醚片,缓慢释放起长效避孕作用,可能致月经失调。总之要遵医嘱选合适避孕药。

科普文章 2025-02-13

孕早期发怒生气时小腹隐痛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孕早期发怒生气时小腹隐痛原因包括情绪波动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子宫轻微收缩、激素水平波动、子宫内膜局部轻微刺激、先兆流产等,也可能是肠道痉挛、泌尿系统感染。治疗有调整情绪、休息、热敷、按摩、补水等。先兆流产需就医遵医嘱用药。出现隐痛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刺激、多休息、饮食均衡,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3

生孩子有哪些检查项目

生孩子前的检查项目众多,涉及孕妇身体基本状况和胎儿发育情况。常规身体检查查身高、体重、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可初步判断孕妇状况。血液检查涵盖血常规、血型等多项内容,对预防分娩风险、避免母婴传播疾病有意义。超声检查观察胎儿发育,胎心监护检测胎儿心跳,这些检查能保障孕妇顺利生产和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2-13

怀孕4个月身上痒怎么回事

怀孕4个月身上痒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如皮肤干燥、衣物刺激、过敏、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糖尿病等,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针对不同病因有不同治疗方法,如皮肤干燥要保湿,衣物刺激需更换衣物等。日常要保持良好习惯,瘙痒严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13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