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耳去除术中若突发过敏反应并立刻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呼叫急救团队,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并肌注肾上腺素(0.3-0.5mg大腿外侧),同时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准备气管插管等高级生命支持措施。
过敏反应的紧急处理步骤
- 终止过敏原接触: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如局麻药利多卡因或术中其他药剂),更换可能致敏的器械(如含乳胶手套)。
- 维持呼吸与循环:
- 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体位)改善脑血流;
- 高流量吸氧(6-8L/min),若喉头水肿需气管插管;
- 肾上腺素分次给药(IV推注50-100μg,稀释至1:10,000)。
- 药物联合应用:
- 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200mg IV)减轻炎症;
- 抗组胺药(苯海拉明50mg IV)阻断过敏介质;
- 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雾化)缓解气道痉挛。
术中过敏反应分级与对应措施
分级 | 症状 | 关键处理 |
---|---|---|
I级 | 皮肤瘙痒、红斑 | 停过敏原,观察,口服抗组胺药 |
II级 | 喘息、血压下降>30% | 肌注肾上腺素,吸氧,静脉补液 |
III级 | 喉头水肿、紫绀 | 气管插管,肾上腺素IV,多学科协作 |
IV级 | 心跳骤停 | 心肺复苏,持续肾上腺素泵注 |
风险提示与核心建议
- 术前筛查:详细询问过敏史(尤其肌松药、抗生素),高风险者检测类胰蛋白酶基线;
- 急救准备:手术室需配备肾上腺素、气道管理设备及急救预案;
- 术后监测:即使症状缓解,仍需留观24小时以防迟发性反应。
副耳切除虽为小手术,但过敏反应可能致命。医护人员需熟练掌握ABCDE急救流程,患者术后应佩戴过敏警示标识,避免二次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