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正畸并非适合所有人。先天性颌骨发育异常、严重牙周病、未控制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或心脏病)患者,以及无法坚持长期口腔维护的人群,可能因治疗风险或效果受限而不适合接受正畸干预。
哪些情况需谨慎考虑正畸?
-
牙周健康状况差
牙槽骨吸收严重或活动性牙周炎患者,正畸力可能加速牙齿松动甚至脱落。需先通过牙周治疗稳定病情。 -
颌骨结构性问题
骨性错颌畸形(如下颌前突或后缩)若仅通过牙齿移动矫正,可能效果有限,需结合正颌手术。 -
全身性疾病未控制
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慢,易感染;骨质疏松症可能影响牙槽骨改建;心脏病患者需评估麻醉风险(若需手术)。 -
依从性不足
正畸需长期佩戴矫治器、保持口腔清洁。儿童或无法配合复诊的人群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龋齿风险升高。
正畸与其他治疗方式的对比
因素 | 正畸治疗 | 正颌手术 |
---|---|---|
适应症 | 牙性错颌 | 骨性错颌 |
治疗周期 | 1–3年 | 手术+术后正畸(约2年) |
风险 | 牙根吸收、牙龈炎症 | 手术创伤、麻醉风险 |
风险提示与核心建议
- 妊娠期女性:避免在孕早期进行正畸,激素变化可能加重牙龈反应。
- 颞下颌关节紊乱(TMD)患者:需先评估关节状态,正畸可能加重症状。
- 核心建议:正畸前需完成全景片、侧位片及牙周检查,由专业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口腔健康是正畸的基础。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充分评估自身条件并与医生深入沟通,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实现功能与美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