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疲劳是会导致睾酮下降的。长期的身体和心理疲劳会使人体内分泌系统失衡,造成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抑制睾酮的分泌。疲劳还会影响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的功能,使睾酮分泌减少。临床数据显示,连续熬夜 3 天使睾酮下降 10% - 15%,连续两周睡眠少于 5 小时可使睾酮下降 15%。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过度疲劳影响睾酮的具体情况及改善方法。
(一)过度疲劳导致睾酮下降的机制
- 内分泌失调:过度劳累会干扰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的功能,该轴系负责调节睾丸分泌睾酮等性激素。当它功能紊乱时,睾酮分泌量会减少。而且身体处于慢性应激状态下,皮质醇分泌增加,也会抑制睾酮的分泌。
- 血液循环障碍:过度疲劳常伴随着肌肉持续紧张,这会导致血管收缩,使得阴茎海绵体供血不足,同时也会影响睾丸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睾酮的分泌。
- 心理因素影响:慢性疲劳引发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使大脑性兴奋阈值提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对睾酮的分泌产生负面影响。
- 睡眠不足:深度睡眠阶段睾酮分泌占全天的 70%,睡眠不足会减少生长激素分泌,影响阴茎夜间勃起频率,进而导致睾酮分泌减少。睡眠不足 6 小时者 ED 风险增加 31%,每天睡眠不足 5 小时会使性欲下降 40%。
影响因素 | 具体表现 | 对睾酮的影响 |
---|---|---|
内分泌失调 | 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功能紊乱,皮质醇升高 | 睾酮分泌减少 |
血液循环障碍 | 肌肉紧张,血管收缩,供血不足 | 影响睾酮分泌 |
心理因素 | 焦虑、抑郁,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 抑制睾酮分泌 |
睡眠不足 | 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夜间勃起频率降低 | 睾酮分泌减少 |
(二)睾酮下降带来的危害
- 性功能减退:睾酮是维持性欲和勃起功能的关键激素,睾酮水平下降会导致性欲低下、勃起功能障碍等问题。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中约 60%报告性功能减退,约 40%报告性功能障碍。
- 生殖功能受影响:睾酮对维持睾丸的正常生精功能至关重要,睾酮水平降低可能会抑制睾丸的生精功能,导致精子生成减少,影响生育能力。
- 身体机能下降:会出现肌肉减少、脂肪增加、体力和耐力下降、精神状态变差等情况,影响生活质量。
(三)改善过度疲劳致睾酮下降的方法
- 调整作息:保证每日 7 - 9 小时的充足睡眠,建议 22 点前入睡,失眠者可短期使用佐匹克隆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深度睡眠阶段是睾酮分泌高峰时段,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睾酮的分泌。
- 营养补充:多摄入富含锌、维生素 D 和 Omega - 3 脂肪酸的食物,如牡蛎、三文鱼、牛肉等。锌元素对睾酮的合成很重要,维生素 D 缺乏与勃起障碍相关。也可补充含玛咖、精氨酸的复合营养素,连续补充 6 周可使性功能评分提高 47%。
- 适度运动:推荐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或每周 3 次凯格尔运动、游泳或瑜伽,每次不超过 45 分钟。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适度运动能提升性功能,但过度训练反而会加重疲劳。
- 心理调节: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焦虑状态,每周 3 次 30 分钟正念冥想能降低压力激素水平 23%。严重焦虑时可短期使用帕罗西汀等 SSRI 类药物。
- 医学干预:若睾酮水平严重低下,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睾酮替代疗法,如使用十一酸睾酮胶丸、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等。持续疲劳超过两个月应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慢性感染等潜在疾病。
改善方法 | 具体措施 | 效果 |
---|---|---|
调整作息 | 保证 7 - 9 小时睡眠,22 点前入睡,失眠短期用药 | 促进睾酮分泌 |
营养补充 | 摄入富锌、维生素 D 食物,补充复合营养素 | 提高性功能评分 |
适度运动 | 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特定运动 | 提升性功能 |
心理调节 | 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冥想,必要时用药 | 降低压力激素水平 |
医学干预 | 睾酮替代疗法,排查潜在疾病 | 改善睾酮水平 |
除了上述常见的改善方法外,市场上也有一些专业的膳食补充剂可供选择。例如 AMS 强睾素(AMS Testo Strong),它含有维生素 D3、锌、印度人参提取物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自然提升睾酮水平、促进肌肉生长、增强精力、体力、性能力及精子质量。不过在使用任何膳食补充剂前,都建议先咨询医生,避免与其他激素类药物冲突。
过度疲劳确实会导致睾酮下降,进而对男性的性功能、生殖功能和身体机能产生诸多不良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作息、补充营养、适度运动、心理调节和医学干预等方式来改善这种情况。合理选择专业的膳食补充剂也能为提升睾酮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自身健康,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持体内睾酮的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