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剖宫产术后怀孕可否做无痛人流

我做过两次剖宫产,现在又怀孕了,想做无痛人流,不知道能不能做?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两次剖宫产怀孕后可以做无痛人流,但存在一定风险,需谨慎评估。要考虑子宫瘢痕情况、怀孕时间、身体状况等因素,且需选择正规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操作。 1. 子宫瘢痕情况:有两次剖宫产史,子宫上会有瘢痕,人流时易发生子宫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前需通过超声等检查评估瘢痕处情况。 2. 怀孕时间:怀孕天数越短,手术风险相对越低。一般怀孕 70 天内可考虑无痛人流,具体还需结合孕囊大小等确定。 3. 身体状况: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有其他疾病等也会影响手术安全性,有严重疾病可能不适合做无痛人流。 4. 医院及医生选择:正规医院设备和技术更先进,有经验的医生能更好应对术中突发情况,降低风险。 5. 术后护理:术后要注意休息、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和过早同房,促进身体恢复。 两次剖宫产怀孕后做无痛人流有风险,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评估。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终止妊娠方式,并做好术后护理,以保障身体健康。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剖腹两次间隔一年后怀孕是否能保留

剖宫产两次后间隔一年怀孕能否继续,要综合多方面判断。子宫恢复良好、胎儿发育正常且孕妇身体状况佳,经评估有可能继续妊娠;若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子宫破裂风险高,不建议继续;孕妇有基础疾病,继续妊娠或加重病情。剖宫产两次后再孕风险高,孕期需严格产检,有异常及时就医,要和医生充分沟通后谨慎决定是否继续妊娠。

名医问答 2025-03-01

剖腹两次间隔一年怀孕是否能要

剖宫产两次后间隔一年怀孕能否要需谨慎判断。若子宫恢复良好,如切口愈合佳、瘢痕厚度合适、弹性好且胎儿发育正常,在医生密切监测下可考虑继续妊娠,但风险较高;若子宫恢复不佳,子宫破裂风险显著升高,通常不建议继续妊娠;孕妇合并严重疾病也不利于继续妊娠。总之,应及时全面检查,与医生充分沟通后再做决定,孕期严格遵医嘱产检和保健。

名医问答 2025-03-01

剖腹两次间隔一年怀孕能不能要

剖宫产两次后间隔一年怀孕有风险,能否继续妊娠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一是子宫恢复情况,切口愈合好、肌层厚度合适可承受妊娠,愈合不佳则子宫破裂风险高;二是孕妇身体状况,年轻且无基础疾病更利于妊娠,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增加风险;三是胎儿发育情况,发育正常可行性增加,有严重畸形则可能不宜妊娠。务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决策。

名医问答 2025-03-01

怀孕两个月是不是容易流产

怀孕两个月相对易流产,因此时胚胎着床不稳定,多种因素可致流产。胚胎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可致发育不良;母体全身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等会影响胚胎发育;环境上接触有害化学物、放射线会损伤胚胎;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劳累等,以及长期不良情绪也会增加流产几率。孕妇此阶段需格外注意,保持良好状态、避免接触有害物并定期产检,降低流产风险。

名医问答 2025-03-01

怀孕两个月是否易流产

怀孕两个月相对容易流产。原因包括:胚胎因素,此时胚胎着床不稳固,若有染色体异常易流产;激素水平因素,怀孕初期激素波动大,黄体功能不足、孕激素分泌不够可致流产;外界因素,受到撞击、过度劳累、接触有害物质等影响胚胎发育;身体状况因素,孕妇患严重疾病或子宫畸形会增加流产风险。孕妇此阶段应注意休息、避免不良刺激并定期产检。

名医问答 2025-03-01

怀孕五个月是否仍易流产

怀孕五个月进入孕中期,虽流产概率较孕早期降低,但仍有风险。胎盘形成使胎儿相对稳定,但孕妇自身状况,如患严重疾病、受外伤等;胎儿发育异常;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劳累、吸烟酗酒等;外界环境,如接触有害物质、辐射等,都可能导致流产。孕妇不可掉以轻心,要保持良好习惯、定期产检,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3-01

不做排畸检查就肯定没问题吗

没做排畸检查不能确定胎儿一定正常。排畸检查可通过超声、唐筛等手段,检测胎儿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问题。不做排畸检查,胎儿畸形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出生后治疗困难。孕中期是关键检查时期,错过后异常难判断。早期发现问题,医生可给出合理建议。因此,建议孕妇重视排畸检查,保障胎儿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01

没做排畸就肯定没问题吗

没做排畸检查不能确定胎儿是否有问题,虽存在胎儿正常的可能,但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排畸检查可通过超声等手段发现多种胎儿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等。不做排畸检查,无法及时发现异常,影响后续干预治疗。部分胎儿不做检查出生后也健康,但这不能成为不做的理由。排畸检查意义重大,建议孕妇按要求检查,早发现问题并处理。

名医问答 2025-03-01

怀孕十周可不可以药流

怀孕十周一般不建议药流。药流通常适用于怀孕49天内,此时孕囊小、成功率高。怀孕十周时胚胎较大、骨骼开始形成,药流很难完整排出胚胎,易出现流产不全、大量出血等风险,严重时危及生命。一般建议选择人工流产手术。不过存在个体差异,需医生综合评估。为保障安全,孕妇应及时就医,遵医嘱选择合适方案,勿自行盲目药流。

名医问答 2025-03-01

怀孕十周能否进行药流

怀孕十周一般不可以药流。药流通常适用于怀孕不超49天,此时孕囊小,成功率较高。怀孕十周时胚胎明显长大、骨骼开始形成,药流难将胚胎完整排出,易出现流产不全,导致阴道大量出血、感染等。此时更适合人工流产,如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务必到正规医院,经医生评估后选合适方式,不可盲目自行处理。

名医问答 2025-03-01

孕妇有无必要检查孕酮

孕妇不一定都要检查孕酮。有复发性流产史、先兆流产症状、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孕妇通常需检查。复发性流产史者可及时发现孕酮不足并补充;有先兆流产症状者能助判断胚胎发育;辅助生殖受孕者可评估黄体功能。而正常孕妇可不常规检查,因孕酮水平波动大,单次检查意义有限。孕妇应与医生沟通,依自身情况决定是否检查。

名医问答 2025-03-01

孕妇是否要进行孕酮检查

孕妇不一定都需检查孕酮。有腹痛、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症状者,检查可辅助判断胚胎发育;有复发性流产史者,能评估激素水平;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怀孕者,可发现黄体功能不足问题。而无特殊情况的孕妇,胚胎靠自身调节,不常规检查。总之,孕妇是否检查孕酮依具体情况而定,应听从医生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决定。

名医问答 2025-03-01

生产时打麻药会不会引发脊柱痛

生产打麻药不一定会引起脊柱痛,其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一是穿刺损伤,椎管内麻醉穿刺可能损伤脊柱周围组织,疼痛多在数天到几周缓解;二是个体差异,不同产妇疼痛敏感度和恢复能力有别;三是产后护理不当,过早劳累、姿势不良会加重脊柱负担;四是其他因素,如激素变化、缺钙等。产妇无需过度担忧,注意休息等,若疼痛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3-01

打生产麻药会不会引发脊柱痛

生产打麻药不一定会引起脊柱痛。引发脊柱痛可能与三方面因素有关:一是穿刺损伤,生产常用的椎管内麻醉可能损伤脊柱周围组织,不过多较轻微可恢复;二是局部炎症,穿刺部位的轻微炎症刺激神经末梢致痛,多会自行消退;三是个体差异,不同产妇对疼痛敏感度和恢复能力不同,部分人症状更明显或持久。多数产妇疼痛会随身体恢复缓解,若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3-01

没生育过也会出现阴吹现象吗

没生过孩子也可能出现阴吹。原因多样,一是阴道壁松弛和盆底组织薄弱,如先天发育不良、过度减肥等;二是阴道炎,病原体繁殖产气;三是直肠阴道瘘,这是罕见先天性畸形;四是体位改变,特定姿势使空气进入排出。若阴吹频繁或伴有不适,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名医问答 2025-03-01

未生育过的女性是否也会出现阴吹现象

没生过孩子也可能出现阴吹。原因包括:一是阴道炎症,不注意卫生患阴道炎,细菌发酵产气,体位改变或增加腹压时气体排出;二是盆底肌肉松弛,长期高强度劳动、久坐等使盆底肌肉功能减弱,空气易进入阴道;三是直肠 - 阴道瘘,先天性疾病导致肠道气体经瘘管入阴道排出。出现阴吹不必过度担忧,应及时就医,针对病因治疗,日常注意卫生与生活习惯。

名医问答 2025-03-01

没生育过也会出现阴吹吗

没生过孩子也可能出现阴吹,多种因素可引发。阴道炎症会改变阴道内环境产气;盆底组织松弛,像先天性发育不良或长期腹压增加,使气体易进出;体型消瘦者盆底脂肪少、支撑力弱;性生活时空气进入,体位改变气体排出也会导致阴吹。若阴吹伴有不适要及时就医,日常可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其发生。

名医问答 2025-03-01

产妇服用扑尔敏后可否喂奶

产妇吃扑尔敏后一般不建议喂奶。扑尔敏是抗组胺药,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可通过血乳屏障进入乳汁。婴儿摄入含药乳汁可能出现嗜睡等症状,且其肝脏解毒功能不完善,药物易蓄积。产妇服药期间可暂停母乳喂养,用吸奶器排空乳汁。若因病情需用药,要咨询医生评估利弊。为婴儿健康,应谨慎对待,遵医嘱选择合适方案。

名医问答 2025-03-01

产妇吃扑尔敏后还能不能喂奶

产妇吃扑尔敏后一般不建议喂奶。因扑尔敏会进入乳汁,婴儿肝脏解毒功能不完善,代谢能力弱,药物易蓄积。婴儿摄入含药乳汁后,可能出现嗜睡、烦躁等不良反应。通常停药3 - 5天,药物基本代谢完再恢复喂奶。暂停喂奶时,可用吸奶器排乳,维持乳汁分泌,保证婴儿有其他食物。为婴儿健康,产妇用药应先咨询医生选合适方案。

名医问答 2025-03-01

调经药与降压药能否一同服用

调经药和降压药能否一起吃取决于药物成分、相互作用、个体差异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论。不同药物成分可能相互作用,部分联用会导致血压波动、月经异常等,且不同患者反应不同。由于情况复杂,联用前应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可以联用,可能需调整服药方法。为安全有效用药,务必遵循医生建议,避免不良后果。

名医问答 2025-03-01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