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膜厚度为1.1cm时,大概多久会来月经呢

# 问题描述: 我内膜 1.1cm 了,想知道大概还要多久能来月经呢?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一般来说,子宫内膜厚度达到 1.1cm 时,可能在 1 - 2 周内会来月经。通常子宫内膜厚度在 1.0cm 以上就处于即将来月经的状态。1.1cm 表明子宫内膜已具备来月经的条件,但具体时间会受个体激素水平、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比如,近期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或者内分泌失调等,都可能导致月经推迟。如果超过 2 周仍未来月经,或者伴有腹痛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 B 超、性激素六项等检查明确原因。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女人一般在什么时候比较容易受孕

正常育龄女性排卵期在下次月经前 14 天左右,以 28 天周期为例,排卵日约第 14 天,排卵期为第 10 至 19 天。受孕与卵巢排卵相关,排卵期成熟卵排出进入输卵管,遇精子易受精成受精卵。正常性生活未避孕 1 年未孕需就医检查,男女双方要全面检查。月经周期受多种因素影响会致排卵期波动,单纯靠日期算不准确,可结合基础体温测定、宫颈黏液观察等综合判断。

名医问答 2025-01-11

剖宫产后多久才能用收腹带收腹呢

剖宫产术后 1 到 7 天可使用收腹带,此时伤口初步愈合,能固定伤口、减轻疼痛、促进愈合并约束腹部。但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对收腹带过敏等情况不宜用。产后若出现发热、伤口红肿渗液或腹痛加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且收腹带不能长时间连续使用,每天使用时间应控制,也不能绑得过紧,以防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

名医问答 2025-01-11

怀孕多久内可见卵黄囊

一般怀孕 35 - 42 天左右可见卵黄囊。正常 35 天左右超声可查见,42 天更清晰。个体差异致排卵时间不同影响卵黄囊出现时间。超过 42 天未见可能胚胎发育异常,需及时就医检查血 hCG、孕酮等明确诊断。怀孕早期孕妇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叶酸等营养物质助胚胎正常发育。

名医问答 2025-01-11

怀孕多久能见卵黄囊

怀孕 35 - 42 天左右通常可通过超声检查见到卵黄囊,但存在个体差异。月经周期不规律或有特殊情况时,见到时间可能不同。超过 42 天未见到卵黄囊,可能胚胎发育异常,需就医检查。怀孕早期,孕妇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补充叶酸以助胎儿神经管发育。

名医问答 2025-01-11

月经来临后的第几天会发生排卵呢

月经周期 28 天的女性排卵日约在月经第 14 天,不同女性排卵日在第 11 至 21 天区间。月经周期受 HPO 轴调节,正常为 21 - 35 天。周期短则排卵日提前,周期长则靠后。若月经周期不规律或难确定排卵日,可能是内分泌失调,需就医检查。备孕时除算周期推测排卵日,还可通过测基础体温、观宫颈粘液等确定排卵期以增加受孕机会。

名医问答 2025-01-11

月经来临后的第几天会排卵呢

月经周期 28 天的女性,排卵约在下次月经前 14 天即周期第 14 天,不同女性周期差异大,排卵在第 10 至 20 天。正常周期 21 - 35 天,周期短排卵早,周期长排卵晚。月经周期不规律时难准确推断排卵时间,有生育需求或需准确了解排卵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做 B 超监测卵泡发育等,因为情绪、环境、疾病等因素会致排卵时间波动,不能单纯靠月经周期判断。

名医问答 2025-01-11

月经周期中的第几天会发生排卵呢

月经周期 28 天的女性,排卵日通常在下次月经前 14 天即周期第 14 天,12 - 16 天排卵也正常。月经周期长短受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调节,正常在 21 - 35 天。周期不规律时难准确判断排卵日。正常排卵是受孕关键,除根据月经周期推算,还可通过测量基础体温、观察宫颈粘液等判断是否处于排卵期,若有排卵异常或备孕困难应及时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1-11

剖宫产后多久才能够使用收腹带收腹呢

剖宫产后 1 - 7 天可使用收腹带。身体恢复好 1 - 2 天可用,可压迫伤口促愈合;身体虚弱或伤口愈合不佳则 7 天左右用,以防影响恢复。使用中若出现伤口红肿、疼痛加剧或恶露增多等,需及时就医。收腹带不能长时间戴,每天不宜超 8 小时,要选透气性好、材质柔软的,避免不良影响。

名医问答 2025-01-11

怀孕多久验孕棒会显示两条杠

验孕棒一般在怀孕 10 - 14 天显示两条杠,因检测尿液中 hCG 水平,受孕后受精卵着床滋养层细胞才分泌 hCG,早期 hCG 增长快,最初几天水平低可能测不出。超过 14 天未显杠但怀疑怀孕需就医血检确定。怀孕初期孕妇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以助胎儿健康发育。

名医问答 2025-01-11

诊刮之后多长时间会来月经呢

一般诊刮后 1 - 2 个月来月经,因诊刮会损伤子宫内膜,身体状况好则 1 个月左右来,虚弱或损伤大可能推迟到 2 个月。若超过 2 个月仍未月经,可能是内膜修复不良或宫腔粘连等,需及时就医。诊刮后护理很重要,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外阴清洁防感染,月经恢复前避免性生活以免影响内膜修复。

名医问答 2025-01-11

月经推迟多久能够检测早早孕呢

一般月经推迟 7 到 10 天可测早早孕,周期正常女性下次月经未按时来可能怀孕,过早检测易假阴性,受精卵着床后才分泌 hCG,此时期检测较准。若月经推迟超 10 天且早早孕检测阴性但有怀孕疑似症状,应就医血检确定。想更早知是否怀孕,可在性生活后 10 天左右去医院血 hCG 检测,其准确性高于早早孕检测。

名医问答 2025-01-11

哺乳期的时候首次月经会在多少天之后到来呢

一般哺乳期首次月经在 40 至 180 天间到来。产后女性身体需恢复,不哺乳者 6 - 10 周左右来月经,哺乳会使泌乳素升高抑制卵巢功能致月经复潮延迟。超 180 天无月经且伴腹痛、恶露不尽等症状应就医。哺乳期即便月经未复潮也可能已排卵,有性生活需采取避孕措施以防意外怀孕。

名医问答 2025-01-11

哺乳期首次月经一般会在产后多久到来

哺乳期首次月经多在 40 至 180 天到来,因体内激素尤其是泌乳素影响卵巢功能,不同女性恢复情况及激素波动差异致月经复潮时间区间大。若超过 180 天未月经或有腹痛、阴道异常分泌物等,需就医排查健康问题。且哺乳期即便月经未复潮也可能排卵,有性生活时应做好避孕措施以防意外怀孕。

名医问答 2025-01-11

34周宫高多少为正常

34 周宫高正常范围 27.5 - 34.5 厘米,其反映子宫大小。不同孕妇因个体差异宫高不同,矮小孕妇可能接近下限,高大孕妇接近上限。宫高明显异常可能提示胎儿发育或孕期问题,需及时就医检查如超声。孕妇孕期应定期产检,除关注宫高,还应留意腹围、体重、血压等指标变化,以综合反映孕妇和胎儿健康状况。

名医问答 2025-01-11

哺乳期首次月经一般会在产后多少天到来

哺乳期首次月经通常在 40 至 180 天到来。因激素变化,泌乳素高会抑制卵巢功能影响月经复潮。不同女性身体恢复情况各异,虚弱、营养不足或劳累者月经复潮晚,恢复好的则早。超过 180 天月经未复潮或有腹痛、阴道异常出血等情况需就医。且哺乳期即便月经未复潮也可能已排卵,有性生活时应采取避孕措施避免意外怀孕。

名医问答 2025-01-11

哺乳期首次月经会在多少天后到来呢

哺乳期首次月经通常在 40 至 180 天到来。激素变化致泌乳素高,抑制卵巢和子宫内膜生长影响月经复潮。女性身体恢复情况各异,如产后营养、哺乳情况等均会影响。超过 180 天未月经或有腹痛、阴道异常出血等,需就医检查。且部分哺乳期女性虽月经未复潮却已恢复排卵,性生活时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避免意外怀孕。

名医问答 2025-01-11

流产之后大概多长时间会来月经

一般流产后 1 - 2 个月来月经,因子宫内膜修复时间因人而异。损伤轻、恢复快则 1 个月左右来,若损伤重或术后感染,月经恢复可能推迟至 2 个月或更久。流产 2 个月未月经或出现腹痛、发热、阴道异常分泌物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宫腔粘连、感染等问题。同时流产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以助恢复。

名医问答 2025-01-11

孕妇血糖多少算低

孕妇血糖低于 3.3mmol/L 为低。孕期激素等因素致血糖变化,低血糖会影响胎儿发育,如生长受限等。若孕妇常出现低血糖症状或血糖检测值低于 3.3mmol/L,需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并遵医嘱调整饮食或采取措施。孕期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节食,少食多餐,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名医问答 2025-01-11

流产后孕吐何时消失

流产后孕吐指终止妊娠后的早孕反应,一般 3 到 7 天消失。因流产后激素水平下降,hCG 减少致孕吐减轻直至消失。若 7 天以上孕吐未消甚至加重,伴腹痛、发热、阴道大量出血等症状,可能流产不全或有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流产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减轻孕吐反应。

名医问答 2025-01-11

刚怀孕时HCG多少算正常

怀孕早期 HCG 正常范围 5 - 50mIU/ml,随孕周增加变化,刚怀孕时因个体差异数值不同,月经周期规律停经 30 天左右约在此范围。HCG 值过低或过高伴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可能提示胚胎发育异常或异位妊娠,需及时就医检查如超声。怀孕早期除关注 HCG 数值,孕酮数值对维持妊娠重要,孕妇身体状态如有无基础疾病等会影响妊娠,需全面孕期检查。

名医问答 2025-01-11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