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医保个人(家庭)账户将于2020年底前全面取消,此举旨在解决账户额度低、共济能力差、易滥用等问题,并通过门诊统筹提升保障水平,待遇不会因此降低,反而将覆盖更多常见病和慢性病费用。
居民医保个人账户设立于新农合启动初期,用于支付小额门诊费用,但存在覆盖范围窄、保障力度不足等局限。随着医保制度整合与筹资标准提高,原有账户难以满足参保人需求,且基金使用效率低下,部分人群甚至将账户资金用于非必要医疗消费,违背了风险共担原则。
取消个人账户后,医保基金将转向门诊统筹模式,所有参保人均可共享统筹基金池,小病门诊费用报销比例约50%,且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恶性肿瘤放化疗等高额门诊费用纳入报销范畴,显著增强保障能力。此举符合社会保险互助共济理念,确保基金合理分配,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
政策过渡期间充分保障参保人权益。连续参保超2年者跨制度切换时,中断缴费不超过3个月可无缝衔接待遇;即使超期,最长等待期仅6个月。国家正加速医保信息全国联网,预计2025年建成高效透明管理体系,参保体验持续优化。取消个人账户非降级而是升级,最终目标是扩大受益面、增强公平性,推动医疗保障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