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牙根发炎不疼痛也需及时治疗,因为炎症可能已导致牙神经坏死、感染扩散至颌骨或形成慢性病灶,若不干预会引发骨质破坏、邻牙感染甚至全身性疾病风险。
-
牙神经可能已坏死
牙根发炎初期常伴随剧烈疼痛,但当牙神经因炎症坏死时,疼痛反而消失。此时细菌仍在牙髓腔内繁殖,通过根尖孔向周围组织扩散,形成根尖周炎或囊肿。这种无症状的感染灶如同“定时炸弹”,可能在免疫力下降时急性发作。 -
感染扩散风险递增
炎症持续存在会破坏牙槽骨,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根尖周炎可能引发颌骨骨髓炎,严重者感染可通过血液循环波及心脏、肾脏等器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反复牙龈脓包、咬合不适等隐匿症状。 -
慢性病变加速牙齿损毁
长期慢性炎症会形成根尖肉芽肿或囊肿,这些病变可能在数年内无症状生长,但会不断侵蚀周围骨质。影像学检查常发现患牙根尖区出现阴影,此时往往需要更复杂的治疗,如根尖手术或拔牙后种植修复。 -
影响邻近牙齿健康
牙根炎症产生的细菌毒素可能通过牙周膜扩散,导致邻牙牙周支持组织破坏。临床案例显示,一颗未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可能引发相邻2-3颗牙齿的继发性感染,显著增加治疗难度和费用。
建议发现牙根发炎(如X光片显示阴影、牙龈反复肿胀)时,无论是否疼痛都应尽早就诊。现代牙科采用显微根管治疗可清除感染并保留患牙,治疗成功率超过90%。拖延治疗不仅增加后续治疗成本,更可能造成不可逆的骨质损失。日常应每半年接受口腔检查,早发现早干预可最大限度保留天然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