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药品纳入医保目录后部分可按比例报销,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新增多种进口药,但仍有大量进口药属丙类需自费。
进口药品的医保报销政策因类别和价格而异。根据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结果,部分进口抗癌药、罕见病药及生物制剂被纳入甲类或乙类药品范围,可按医保规定报销,其中甲类药可全额报销,乙类药需自付一定比例后再按比例报销。例如,阿达木单抗、替尼泊苷等单克隆抗体类进口药已被列入医保目录。但多数高价进口药,尤其是创新药、罕见病特效药仍属丙类,需患者全额自费,或通过商业保险补充报销。
医保目录对进口药的覆盖范围有限。虽然2024年新增91种药品,包括15种进口抗癌药和罕见病药,但丙类药品仍占比高达90%,其中约9000种为进口药。若进口药与国产药成分相同且价差超过1倍,患者需自付50%费用;若无国产替代品,则自付20%后按乙类报销。医保目录明确规定支付限制,如限定适应症、医疗机构级别等,进一步压缩报销范围。
报销流程中,患者需持医保卡在定点医疗机构购药,部分情况可先自费后凭票据申请报销。但需注意,进口药的报销比例通常低于国产药,且多数高价进口药因未进入目录而需完全自费。例如,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虽已纳入医保,但其他高价特效药(如丙类中的癌症靶向药)仍无法报销。
参保人选择药品时需权衡疗效、经济能力及保险覆盖情况。优先选择医保内药品可大幅降低费用,但高价特效进口药可能需依赖商保或专项医疗补助。建议患者结合政策变动与个人需求灵活调整用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