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新增74种药品,覆盖肿瘤、罕见病、慢性病等多个领域,并调出11种临床价值不高的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2860种,重点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并助力疫情防控。
2021年医保目录调整聚焦74种新增药品,涵盖肿瘤、罕见病、抗病毒药物、慢性病治疗等关键领域。新增药品中,67种目录外药品通过谈判纳入,平均降价61.71%,包括广受关注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药物,年治疗费用从209万降至3万)、阿加糖酶α(法布雷病用药)、甘露特钠胶囊(阿尔茨海默症治疗)等。罕见病药物新增7种,涵盖血友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多发性硬化症等,显著减轻患者负担。谈判成功的27种目录内药品进一步降价,并引入了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等抗疫相关中成药。调出的11种药品多为临床可替代性强或采购量较低的品种,腾出资金优先保障重点需求。
新增药品覆盖21个临床组别,广泛惠及患者。抗感染领域新增康替唑胺片、苹果酸奈诺沙星等药物;慢性病方面,司美格鲁肽、依洛尤单抗等纳入糖尿病与降血脂治疗;肿瘤治疗新增甲苯磺酸多纳非尼(肝癌靶向药)、奥布替尼(淋巴瘤新药)等,覆盖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高发癌种。罕见病领域引入海曲泊帕(血小板减少症)、醋酸艾替班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麻醉与造影剂新增环泊酚、全氟丁烷微球等产品,提升手术与诊疗效率。精神领域纳入咪达唑仑口服液(抗焦虑)、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精神分裂症长效针剂);妇科与眼科分别新增海博麦布片(降脂)与克霉唑阴道栓剂等药物。
医保目录调整遵循三大核心逻辑:“保基本”优先,聚焦临床必需、疗效确切的药品;支持公共卫生需求,快速纳入抗击新冠疫情相关药物;动态优化结构,通过谈判降价与调出低效药品腾出资金空间,提升基金使用效率。调整后,目录内西药占比提高至52%(1486种),中成药保持51.5%(1374种),中药饮片维持892种标准,体现中西医并重原则。谈判机制推动高价药可及性,目录新增医保支付限定药品的支付范围与说明书一致,取消部分限制条款,扩大覆盖面。未来医保调整将持续关注创新药与公共卫生需求,推动精准用药与费用控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