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环境下发热需及时降温并补充水分,核心措施包括物理降温(冰敷、温水擦浴)、药物辅助(布洛芬等退烧药)及就医评估病因。若伴随中暑症状,需快速脱离高温环境并采取急救措施,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需谨慎处理。
物理降温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额头、腋下等大血管处,每次不超过30分钟;温水(32-34℃)擦拭颈部、肘窝等部位可促进散热,酒精擦浴仅适用于40℃以上高热且需避开敏感区域。同时保持环境通风,避免过度包裹衣物。
药物需严格按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缓解发热,但儿童禁用阿司匹林;持续高热超过39℃或伴有意识模糊、呕吐时,应立即就医排查感染等病因。静脉补液或糖皮质激素仅限重症医疗干预。
中暑相关发热需优先脱离高温。转移至阴凉处后,用湿毛巾冷敷并扇风降温,饮用含盐饮料补充电解质。若出现抽搐或昏迷,需拨打急救电话并侧卧防止窒息。
发热是身体的警示信号,高温天需结合降温与病因处理。轻症可居家护理,重症务必及时医疗介入,特殊人群更应密切观察反应。日常预防包括避免烈日暴晒、规律补水及穿戴透气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