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出现流涕症状时,关键治疗原则是分清病因(病毒/细菌/过敏)、及时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多喝水、盐水漱口、合理用药是基础措施,特殊人群(孕妇/儿童/老人)需谨慎用药,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就医。
-
基础护理
保持充足水分,每天饮水1.5-2升,避免脱水加重鼻腔干燥。用温盐水漱口或冲洗鼻腔(半茶匙盐+250ml温水),每日3-4次,可减少黏膜刺激。保证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或高温环境活动。 -
药物选择
- 西药: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缓解流涕和喷嚏;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针对发热头痛;病毒性感冒可短期用抗病毒药(利巴韦林),但需医生指导。
- 中药:清热解毒类如银翘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适合热伤风;藿香正气水对中暑伴随的流涕有效。
- 慎用药物:抗生素仅限细菌感染证据(如黄痰),血管收缩类滴鼻剂(如麻黄碱)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
-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选择儿童剂型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孕妇避免使用含伪麻黄碱成分药物;老年人合并慢性病时需评估药物相互作用。中药治疗建议辨证后使用,如桑菊感冒片适合风热证。 -
环境与预防
空调温度不低于26℃,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饮食清淡,增加维生素C摄入(如柑橘、猕猴桃)。过敏体质者需排查花粉、尘螨等诱因,必要时使用抗过敏药物。
若流涕伴随持续高热、呼吸急促或脓性分泌物,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或中暑加重,需24小时内就医。日常可通过适度锻炼和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减少热天感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