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戳到手指头后,必须立即采取“冲洗消毒、暴露评估、疫苗防护”三步急救措施,避免狂犬病毒通过破损皮肤侵入体内。若未及时处理,感染风险将随病毒暴露时间延长而升高,严重时可致命。
-
第一时间冲洗消毒
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持续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同时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周围组织,排出污染血液。冲洗完成后,用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及周边5cm区域进行消毒。此步骤可清除90%以上的病毒载量,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核心环节。 -
判断暴露等级并就医
根据皮肤破损程度和唾液接触情况分级处理:
- 一级暴露(完整皮肤接触):无需疫苗,局部消毒即可
- 二级暴露(表皮破损无出血):立即接种狂犬疫苗
- 三级暴露(穿透性伤口或黏膜接触):注射疫苗+免疫球蛋白
尤其当野狗出现流涎、攻击性等异常行为时,需按最高风险级别处理。
-
完成全程免疫接种
选择“五针法”或“2-1-1”四针法,首针应在24小时内注射。疫苗接种期间忌饮酒、剧烈运动,若出现接种部位红肿或低热属正常反应。完成免疫程序后,可通过抗体检测确认防护效力。 -
后续观察与伤口护理
每日检查伤口是否出现红肿化脓,保持创面干燥透气。被咬后10日内密切追踪野狗状态,若动物死亡需立即上报疾控中心进行脑组织检测。未捕获动物时建议按最严重暴露类型完成预防处置。
正确处理动物致伤可100%预防狂犬病发病。即使轻微划痕也应遵循“冲洗-消毒-接种”原则,切勿因侥幸心理延误治疗窗口期。完成基础处置后,仍需在3个月、1年时加强抗体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