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引起的发烧需根据体温和病因选择药物:若体温超过38.5℃,可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若伴随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病毒感染则需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风寒感冒症状明显者可搭配中成药(如风寒感冒颗粒)。但需注意,自行用药存在风险,建议优先就医明确病因。
- 退热药是核心选择: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安全有效的解热镇痛药,适用于成人及儿童(6月龄以上用布洛芬,2月龄以上用对乙酰氨基酚)。两者不可联用或交替使用,避免肝肾损伤。
- 抗感染药物需对症:细菌感染需遵医嘱用抗生素(如头孢类、阿奇霉素),流感病毒可选用奥司他韦,普通病毒感冒则以对症治疗为主,无需特殊抗病毒药。
- 中成药辅助风寒症状:午时茶颗粒、通宣理肺丸等辛温解表类中成药可缓解受凉后的鼻塞、畏寒,但避免与西药退热成分重复使用。
- 儿童用药需谨慎:退热药需严格按年龄、体重调整剂量,2月龄以下婴儿发热必须就医,不可自行服药。
- 物理降温与护理不可少:低烧时多饮水、温水擦浴比药物更安全;退热后需补充电解质,避免脱水。
若发热持续超3天或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药物仅缓解症状,关键仍在于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