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易疲劳主要由体温调节耗能、气血不足或疾病因素(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引发。寒冷环境下,身体为维持核心温度会加速能量消耗,同时血液循环减缓,导致缺氧和代谢降低,进而引发乏力。以下是具体原因分析:
- 体温调节耗能:寒冷刺激下,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这一过程消耗大量能量,易引发疲劳感。若长期处于低温环境,肌肉活动减少会进一步加重倦怠。
- 气血不足与阳虚:中医认为,气血不足或阳气虚弱时,身体温煦功能下降,表现为怕冷、乏力、面色苍白,尤其常见于体质偏弱或长期劳累人群。
- 贫血与供氧不足:缺铁性贫血等疾病会降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出现疲劳、畏寒、头晕等症状,女性及营养不良者需警惕。
-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减缓新陈代谢,患者常伴有畏寒、体重增加、反应迟钝等表现,需通过医学检查确诊。
- 感染或慢性病:感冒、流感等感染性疾病初期可能表现为发冷、乏力,而糖尿病、低血压等慢性病也可能因能量代谢异常导致类似症状。
若疲劳持续或伴随其他异常,建议尽早就医排查病因。日常可通过保暖、适度运动及均衡饮食改善体质,避免过度依赖咖啡因等短期提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