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发热主要是由环境因素、疾病感染、中暑及脱水等多重原因引起的体温异常升高现象。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机制可能失衡,导致热量蓄积;同时细菌病毒活跃,易引发感染性疾病;若未及时补充水分或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还可能诱发中暑或脱水发热。
- 环境与体温调节失衡:高温天气中,人体通过汗液蒸发散热,但若空气湿度过高或通风不良,散热效率下降,体温可能持续升高。长时间户外活动或劳动会加剧这一过程。
- 感染性疾病:夏季细菌(如沙门氏菌)、病毒(如流感病毒)繁殖加快,易引发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时会产生致热原,导致发热。蚊虫叮咬传播的登革热等疾病也是常见诱因。
- 中暑与脱水: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可能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严重脱水会阻碍热量散发,引发中暑性高热,甚至危及生命。
- 其他因素:自身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药物反应或慢性病(如甲亢)也可能在高温环境下加重发热症状。
提示: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8.5°C)或伴随头痛、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应避免正午暴晒,及时补水,穿着透气衣物,并注意饮食卫生以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