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中暑衰竭应迅速转移到阴凉处,解开衣物散热,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并用湿毛巾冷敷大动脉部位降温。若出现意识模糊、高热或呕吐等重症症状,需立即就医。
- 快速脱离高温环境: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平躺并抬高双脚,避免阳光直射。梅雨天湿度高,汗液难以蒸发,散热效率更低,因此需优先改善环境条件。
- 物理降温:用凉水擦拭身体或冰敷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但避免直接用冰块接触皮肤。可配合风扇加速散热,但需注意避免空调直吹导致寒战。
- 科学补水: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含钾、镁的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发稀释性低钠血症。切勿饮用含酒精或高糖饮料,以免加重脱水。
- 识别重症信号:若出现体温超过40℃、抽搐、昏迷或无汗等症状,可能是热射病,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梅雨天湿热环境下,热衰竭易进展为热射病,死亡率极高。
- 预防措施:梅雨季外出需穿透气衣物,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十滴水);饮食清淡,多吃西瓜、绿豆汤等清热食物;避免正午时段户外活动,室内保持通风。
梅雨天中暑并非“普通中暑”,高湿度会加速病情恶化。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可挽救生命,但预防仍是关键——关注天气预警,合理调整作息与补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