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中暑衰竭需警惕体温骤降与电解质失衡,核心应对措施包括迅速降温、补充电解质、避免二次受寒,重症需立即送医。
-
快速物理降温:转移至阴凉处,脱去多余衣物,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大血管部位(如颈部、腋窝、腹股沟),避免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
-
科学补液:少量多次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或淡盐水,忌一次性大量饮水或冷饮,以防胃肠痉挛。昏迷患者禁止强行喂水,需静脉补液。
-
环境调控:保持通风,空调温度调至22-25℃,避免冷风直吹。若出现寒战,需覆盖薄毯调节体温,但不可过度保暖。
-
饮食与休息:恢复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避免油腻辛辣。充分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症状反复。
-
识别重症信号:若持续高热(超40℃)、意识模糊、抽搐或无汗,提示可能进展为热射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前持续物理降温。
提示:高温季节需提前预防,外出避开正午时段,及时补水,老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更需加强防护。恢复期间密切观察体征,异常情况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