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冷热射病是高温高湿环境下因体温调节失衡引发的致命急症,核心表现为体温超40℃、意识障碍及多器官衰竭。预防的关键在于避免高温高湿暴露、及时补液降温,急救需快速物理降温并立即送医,高危人群需特别警惕。
- 环境控制:减少高温高湿环境停留,室内保持通风或使用空调,避免密闭空间长时间活动。户外活动选择清晨或傍晚,避开正午高温时段。
- 科学补液: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水或运动饮料,避免酒精、咖啡因及高糖饮品。出汗量大时,可补充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
- 体征监测:出现头晕、恶心、皮肤湿冷或发烫、意识模糊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并转移到阴凉处。若体温持续升高至40℃以上,需紧急就医。
- 急救措施:
- 快速降温:用冰水浸泡、湿毛巾擦拭或冰袋冷敷颈部、腋下等大血管部位,同时扇风加速蒸发散热。
- 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抽搐或呕吐,将其侧卧防止窒息,切勿强行喂水或药物。
- 高危人群防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户外工作者及儿童需加强防护,避免单独行动。训练或劳动前进行热适应训练(10-14天逐步适应),避免带病作业。
湿冷热射病致死率高,但可防可控。提前预防、及时识别、快速降温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一旦疑似症状出现,务必争分夺秒处理并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