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容易引发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等“情绪中暑”症状,主要与高温对大脑情绪调节中枢的干扰、电解质失衡及睡眠质量下降有关。关键应对措施包括:调整作息、科学补水、静心养生、适度运动及合理饮食,必要时需及时就医。
-
避开高温时段,规律作息
避免正午外出,选择清晨或傍晚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尤其重视午间小憩(“子午觉”),有助于收敛心神。高温环境下作息紊乱会加剧疲劳和情绪波动。 -
及时补水,平衡电解质
每隔20分钟补充温水,避免冰镇饮料。大量出汗时需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防止钠、钾流失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和情绪失控。 -
静心调养,转移注意力
通过听白噪音(如雨声、风声)、轻音乐或冥想放松心情。想象清凉场景(如绿林、冰雪)可降低心理热度,遇事冷静30秒再处理,减少冲动反应。 -
适度运动与穴位按摩
选择凉爽时段进行散步、八段锦等温和运动,促进多巴胺分泌。烦躁时可揉按劳宫穴(掌心)或内关穴(手腕三横指处),帮助安神定志。 -
清淡饮食,避免刺激
多吃蔬菜水果、绿豆汤等清热食物,补充维生素和水分。减少咖啡、辛辣及油腻食物,忌过量饮酒,以防加重焦躁情绪。
若情绪问题持续且影响生活,如长期易怒、悲观或出现胸闷心慌,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或医疗帮助。高温季节的身心调节需综合生活习惯与主动干预,保持平和心态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