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呼吸道感染需重点关注物理降温、药物合理使用及病情监测,避免捂汗和及时就医是关键。以下分点展开:
-
物理降温优先
体温低于38.5℃时,首选温水擦浴(手心、腋窝等部位)、退热贴或减少衣物帮助散热。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过久,可能刺激皮肤或引发寒战。 -
药物使用需谨慎
体温≥38.5℃可联合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但需严格按剂量和间隔用药(如布洛芬间隔6小时)。注意年龄限制: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月龄以上,布洛芬需6月龄以上。 -
补水和休息不可少
发热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保持清淡饮食(如米粥、蔬菜汤)并减少活动,帮助身体恢复。 -
密切观察病情
若出现持续高热(>3天)、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或惊厥,需立即就医。病毒性感染多为自限性,但细菌感染可能需抗生素(需医生指导)。 -
环境与护理细节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穿盖过多影响散热。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口鼻,勤洗手以防交叉感染。
总结:降温需科学结合物理与药物手段,警惕重症信号。儿童、老人及基础病患者更应密切监测,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