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天气蚊虫叮咬需重点防范积水清理、物理隔离和科学止痒。高温高湿环境加速蚊虫繁殖,雨后10天为叮咬高峰期,易传播登革热、乙脑等疾病。关键措施包括:清除家中积水、穿浅色长袖衣物、选用含避蚊胺的驱蚊产品,被咬后避免抓挠并用冷敷或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
环境治理:及时清理花盆托盘、垃圾桶、地漏等积水处,水养植物每周换水,闲置容器倒扣存放。轮胎、树洞等户外积水需用防雨布遮盖或填沙堵塞,从源头阻断蚊虫孳生。
-
个人防护: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开黎明/黄昏蚊虫活跃时段。驱蚊液优先选择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等成分的产品,婴幼儿需使用专用配方。家中安装纱窗纱门,睡眠时挂蚊帐。
-
叮咬处理:被咬后勿抓挠,可用肥皂水清洗或冷敷止痒,涂抹炉甘石洗剂、风油精(破损皮肤禁用)。若出现红肿溃破、发热等症状,需就医排查感染或过敏反应。
潮湿天气防蚊需“防、治结合”,持续保持环境干燥并加强防护,才能有效降低叮咬风险与疾病传播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