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期间或雨后脱水需及时补充电解质与水分,轻度可自制糖盐水,重度需就医静脉补液。 暴雨环境易引发腹泻、大量出汗导致体液流失,关键措施包括识别脱水症状、科学补液、避免错误止泻方法,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与休息调整。
雷暴雨时人体可能因淋雨受凉、腹泻或高温出汗导致脱水。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头晕乏力是典型信号,严重时会出现心跳加速甚至晕厥。此时需立即停止活动,转移到安全干燥环境,优先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自制补液盐可用1/2茶匙食盐+6茶匙糖+1升温水调配,少量多次饮用;若已购买口服补液盐(ORS),按说明冲服更安全有效。
补液需兼顾水分与电解质。单纯大量喝水可能稀释体内钠浓度,引发低钠血症。运动饮料或淡糖盐水能补充钠、钾等流失元素。若出现呕吐无法进食,或腹泻每日超过3次,应尽快就医避免休克。避免盲目使用止泻药或抗生素,蒙脱石散等吸附剂需与补液同步,抗生素滥用可能加重肠道菌群紊乱。
暴雨后饮食需格外谨慎。不吃被雨水浸泡的食物,水果洗净去皮,肉类彻底煮熟。腹泻期间可进食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牛奶、高纤维食品刺激肠道。若持续发热或便血,需排查细菌性感染。
预防优于治疗:雷暴雨天气尽量备好瓶装水、便携式净水片及ORS;涉水后及时更换干衣物;户外活动时每20分钟补水150-200毫升。记住,脱水纠正后仍需观察24小时,警惕反复腹泻或电解质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