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天气容易引发结膜炎,主要原因是雨水携带病原体或过敏原(如花粉、细菌、病毒)进入眼睛,加上雷暴天气的气压变化和强电场可能加剧过敏反应,导致眼结膜感染或过敏。
-
雨水污染与病原体传播
雷阵雨时,雨水可能混合空气中的灰尘、花粉或污染物,甚至携带细菌或病毒。这些物质进入眼睛后,可能直接刺激结膜,引发感染性结膜炎(如细菌性或病毒性)或过敏性结膜炎。 -
雷暴天气与花粉过敏
雷暴前的大风会将花粉颗粒卷到高空,雷电可能将花粉击碎成更小的微粒。这些微粒随雨水沉降后更容易侵入眼睛或呼吸道,引发过敏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痒、红肿、分泌物增多。 -
免疫力下降与继发感染
淋雨后若身体受凉,免疫力可能暂时降低,使眼部更容易被病原体侵袭。例如,病毒性感冒可能合并病毒性结膜炎,出现眼痛、畏光等症状。 -
环境潮湿与细菌滋生
暴雨后空气湿度高,细菌繁殖加快。若用污染的水洗脸或揉眼,可能增加结膜炎风险,尤其是儿童或免疫力较弱人群。
提示:雷阵雨后避免揉眼,外出可戴护目镜;若出现眼红、痒痛或分泌物,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就医,避免滥用眼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