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中昏迷主要因雷击电流干扰中枢神经系统或高温引发热射病所致,轻则短暂意识丧失,重则呼吸心跳骤停。雷击时电流通过大脑会扰乱脑电波正常活动,而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会直接损伤脑细胞,两者均可导致昏迷。
雷击致昏迷的机制包括:1. 电流直接作用于脑组织,引发异常放电导致意识丧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性格改变或精神异常;2. 心室颤动风险,50mA以上电流通过心脏即可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3. 跨步电压伤害,雷雨时地面电流扩散会使接触不同电位点的身体部位形成回路,加剧损伤。典型表现为皮肤树枝状灼伤、鼓膜穿孔及逆行性遗忘。
高温相关昏迷的诱因在于:1. 核心体温超过40℃时蛋白质变性,脑细胞线粒体功能衰竭;2. 电解质紊乱使神经传导受阻,钠钾泵失效导致脑水肿;3. 脱水性低血容量使脑灌注不足,常见于长时间户外活动未补水者。早期征兆包括头痛、恶心及定向力障碍。
预防需双管齐下:雷雨时远离金属物与水域,室内关闭电器电源;高温天避免正午外出,每15分钟补充150ml含电解质饮料。若发现昏迷者,立即转移至安全环境,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实施心肺复苏同时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