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虽然空气湿度高,但皮肤反而容易干燥起皮,主要原因是频繁擦洗破坏屏障、酸性雨水刺激以及室内外湿度差加速水分流失。真菌滋生和错误护肤习惯会进一步加剧问题。
-
湿度高≠皮肤保湿
梅雨季闷热潮湿,皮脂和汗液混合后易堵塞毛孔,许多人误以为空气湿润而忽略保湿。实际上,频繁擦拭或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脂膜,导致锁水能力下降。室内空调除湿更会加剧干燥,形成“外湿内干”的矛盾状态。 -
雨水暗藏刺激风险
雨水吸附污染物后呈弱酸性,接触皮肤会破坏酸碱平衡,引发敏感、脱屑。若未及时清洁,残留的酸性物质可能腐蚀角质层,使皮肤像“泡发的海绵”般脆弱,外界刺激更易渗透。 -
真菌与温差的双重威胁
潮湿环境助长真菌繁殖,足癣、体癣高发,瘙痒抓挠会损伤皮肤。室内外温差导致汗液蒸发异常,水分流失速度比平时更快,若不及时补充保湿成分(如神经酰胺、尿素),干燥脱皮问题会持续恶化。
梅雨季护肤需注重温和清洁(避免硫磺皂)、即时保湿(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乳液),并减少抓挠。若出现红肿、渗液,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