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会加重心血管疾病风险,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关键措施包括补水防脱水、避免暴晒、合理运动、清淡饮食、监测血压、调节室内温差及保证睡眠,从根源减少高温诱发的心血管事件。
-
及时补水防血液黏稠
高温出汗易导致脱水,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心脏负担。建议定时饮用温水或含电解质的饮品,避免含糖饮料,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2升,少量多次补充。 -
避开高温时段与暴晒
选择清晨或傍晚外出,佩戴遮阳帽、使用防晒伞,减少紫外线直射。正午时段尽量待在阴凉处,避免血管因高温扩张引发血压波动。 -
科学运动与温度调节
运动宜选室内或凉爽环境,如瑜伽、游泳等低强度项目,避免剧烈活动。空调温度控制在25-28℃,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血管痉挛。 -
清淡饮食与指标监测
多摄入蔬菜、水果及全谷物,限制高盐高脂食物。每日监测血压、心率,异常时及时就医,避免因高温诱发心梗或脑卒中等急症。 -
稳定作息与情绪管理
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和情绪烦躁。睡前减少电子设备使用,通过冥想或深呼吸缓解压力,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风险。
综合调整生活方式,高温对心血管的影响可显著降低。若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