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抽搐是由于体温急剧升高或环境高温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发的肌肉痉挛,常见于儿童高热惊厥或成人中暑,核心诱因包括体温调节失衡、电解质丢失及脑神经元异常放电。
- 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超过38°C时易引发抽搐;成人高温环境下散热障碍(如热射病)会导致体温飙升至40°C以上,直接刺激脑神经引发痉挛。
- 电解质与水分流失:大量出汗造成钠、钙等电解质浓度失衡,影响神经肌肉信号传导,表现为热痉挛或全身抽搐,夏季户外活动时尤为高发。
- 感染或代谢异常:颅内感染(如脑膜炎)或代谢紊乱(低血糖、中毒)可能伴随高热,触发病理性抽搐,需通过腰穿或血液检查鉴别。
- 遗传与个体差异:有热性惊厥家族史的儿童更易复发,而癫痫患者高温时发作风险显著增加。
提示:发现抽搐应立即侧卧防窒息,用温水擦拭降温,并尽快就医排查病因。日常需避免高温暴晒,及时补液,儿童发热应尽早干预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