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中风,也被称为“热中风”,主要是由于酷暑天气引发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成因包括气温升高导致的出汗增多、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增加以及血管阻塞等。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是高危人群,情绪波动也会加剧风险。
高温天气下,人体通过大量出汗来调节体温,这会导致体内水分快速流失。如果未能及时补充水分,血液会变得黏稠,血液流速减慢,从而更容易形成血栓,诱发脑中风。患有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下因血压波动和血管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突发脑中风。
值得注意的是,脑中风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同样面临风险,尤其是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的年轻人,在高温天气下也需提高警惕。
为了预防高温中风,建议在酷暑天气下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及时补充水分,饮食清淡,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一旦出现头晕、心慌、口齿不清、肢体麻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抓住“黄金4.5小时”治疗时间,以降低后遗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