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抑郁是夏季因气候炎热、光照过强等因素引发的情绪障碍,核心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烦躁焦虑及生理不适。其成因主要与高温干扰睡眠、代谢紊乱、社会压力激增有关,且青少年和高温作业人群尤为高发。
-
气候与生理机制
高温导致人体出汗增多、电解质失衡,同时强光照扰乱褪黑素分泌,引发睡眠障碍。长期睡眠不足会降低血清素和多巴胺水平,直接诱发抑郁情绪。高温激活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可能进一步加剧神经功能失调。 -
社会心理压力
夏季社交活动频繁、经济负担加重(如电费开支、暑期教育成本)易引发焦虑。青少年因假期作息混乱、社交圈变化更易陷入孤独;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情绪波动显著。身材焦虑(因衣着暴露)也会催化自卑心理。 -
行为与环境交互
高温限制户外活动,减少运动释放的内啡肽,而酒精滥用(夏季常见)会加剧情绪失控。蚊虫滋扰和闷热环境持续刺激,形成“烦躁-不适”恶性循环。
提示:保持凉爽环境、规律作息及适度运动可缓解症状,若情绪持续恶化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