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冻疮是由于皮肤在寒冷(0~10℃)、潮湿或冷暖急变环境中,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的炎症损害,常见于手指、耳廓等暴露部位,表现为红肿、瘙痒甚至溃疡,易复发且与体质、基础疾病密切相关。
-
环境因素:寒冷潮湿是主要诱因,低温导致小动脉痉挛收缩,继而麻痹扩张,静脉回流受阻形成淤血。初冬和早春季节高发,潮湿环境会加速血管功能损伤。
-
血液循环不良:缺乏运动、贫血、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降低皮肤耐寒能力,鞋袜过紧或肢体末梢供血不足时更易发病。
-
个体差异:儿童、女性、肥胖或手足多汗者风险更高,既往冻疮史者因血管调节功能受损,轻微寒冷即可复发。
-
其他诱因:营养不良削弱抗寒能力,手足多汗导致皮肤持续潮湿,进一步加重局部冻伤风险。
预防冻疮需保暖防潮、适度运动,避免骤冷骤热刺激。若已发生,切忌热水烫烤或雪搓,轻微者可自愈,严重时需药物干预。冬季加强防护是避免复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