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中暑昏迷的主要原因是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散热机制失效,导致核心体温飙升(超过40℃)并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此时汗液难以蒸发,热量积聚,同时电解质流失会加速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致脑细胞死亡或多器官衰竭。
-
湿度与温度的“双重夹击”
梅雨季空气湿度常超70%,汗液蒸发受阻,体表散热效率骤降。即使气温未达极端高温,但体感温度可能比实际高5-8℃,使人体温调节系统超负荷。 -
电解质失衡的连锁反应
大量出汗导致钠、钾等电解质流失,引发肌肉痉挛、血压下降,进一步减少流向大脑的血液。若未及时补充含盐水分,可能迅速进展为昏迷。 -
隐匿性热射病的威胁
梅雨季的闷热环境易让人忽视中暑风险,尤其室内通风不良时(如不开空调的密闭空间),体温可能在静坐中悄然升高至危险水平,突发昏迷。 -
特殊人群的高危性
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梅雨季更易因体液流失过快或基础病加重而昏迷,且症状往往进展迅猛。
提示:若发现有人昏迷伴高热,立即移至阴凉处、脱衣散热,用冰敷颈部/腋窝,并拨打急救电话——降温速度决定预后。日常需定时饮水(淡盐水为佳),避免正午外出,穿透气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