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皮疹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环境引发皮肤屏障受损、真菌感染和过敏反应。湿度飙升导致汗液滞留和微生物滋生,真菌繁殖加速易引发足癣、股癣,而尘螨、霉菌等过敏原活跃会触发湿疹或荨麻疹。汗腺堵塞和蚊虫叮咬也会加重皮肤问题。
-
湿度与皮肤屏障破坏:梅雨季空气湿度超过70%,皮肤角质层过度水合,防御力下降,外界刺激物更易渗透。未及时擦干的雨水或汗液会引发痱子、接触性皮炎,表现为密集红疹或水泡。
-
真菌感染高发:潮湿环境是真菌(如红色毛癣菌、马拉色菌)的温床,常见于足趾、腹股沟等部位。症状包括环状红斑、脱屑或浸渍发白,瘙痒明显,需用抗真菌药治疗而非激素药膏。
-
过敏原激增:霉菌孢子、尘螨在梅雨季浓度升高,易诱发湿疹或丘疹性荨麻疹。过敏体质者接触后可能出现对称性红斑、风团,甚至渗出液,需避免搔抓并口服抗组胺药。
-
汗液与代谢紊乱:闷热天气使汗腺导管堵塞,汗疱疹好发于手掌或脚底,呈透明小水泡;而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因毒素堆积加重皮疹。
预防上,保持皮肤干爽(涉水后及时清洗)、穿透气衣物(纯棉优先)、定期除螨(凉席开水烫晒)是关键。若皮疹持续或化脓,需就医排除细菌感染(如丹毒)。梅雨季皮肤护理重在“防潮+抗敏”,科学应对才能避免反复发作。